首页 > 十二星座 >

赚不到钱的酒店机器人该何去何从?

发布时间:2025-08-23 11:03:31来源:

赚不到钱的酒店机器人该何去何从?

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,酒店机器人曾被视为酒店行业智能化转型的“明星产品”,承载着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、增强客户体验等多重期望。然而,现实却给这一行业泼了一盆冷水——尽管酒店机器人已成为众多酒店的标配,但领军企业云迹科技却在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达8.15亿元,这一现象引发了业界对酒店机器人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。

辉煌背后的困境

自2015年云迹科技推出第一台酒店机器人以来,这一产品迅速在酒店行业普及。2020年,受“无接触服务”需求激增的推动,酒店机器人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。华住集团、首旅如家集团、亚朵酒店等纷纷引入酒店机器人,用于送餐、导引、公共区域清扫、垃圾回收等多项任务。云迹科技更是凭借“润”系列机器人,迅速覆盖超3万家酒店,占据中国酒店场景12.2%的份额,坐上了全球酒店机器人市场的头把交椅。

然而,辉煌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经营压力。云迹科技的招股书显示,2022年至2024年,其营收虽从1.61亿元增至2.45亿元,但三年累计净亏损却高达8.15亿元。这一困境并非个例,而是整个酒店机器人行业的缩影。价格战、效率瓶颈、隐性成本等问题,共同构成了酒店机器人行业的“盈利困局”。

盈利困局的多重因素

价格战压低利润: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,酒店机器人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价来争夺市场份额。以前定价七八万元一台的机器人,如今基本降到2万元左右,降幅惊人。云迹科技的“润”系列送物机器人单价从2022年的2.32万元降至2024年的1.31万元,降幅达43.8%。然而,即便如此,利润空间仍然被进一步压缩。

效率不及人力:尽管酒店机器人在某些方面能够替代人力,但在整体效率上仍无法与人类相提并论。以整理房间为例,人形机器人“Figure 01”能折叠毛巾、摆放枕头,但其工作速度却比人类慢了3倍。日本海茵娜酒店曾因人形机器人耗时30分钟铺一张床而将其撤下。此外,机器人还难以应对突发情况或完成定制化服务,无法完全替代人类服务员。

隐性成本高昂:酒店要开展机器人服务,还需要增加其他沉没成本。例如,WIFI信号的全覆盖、地面坡度或台阶路线的改造、电梯梯控和客房内部智能终端系统的适配等。此外,市面上大多数机器人基本无法识别酒店大堂的玻璃转门和玻璃墙,容易对激光雷达产生干扰。这些问题都增加了酒店引入机器人的实际成本。

未来出路:技术突破与多元化应用

面对盈利困局,酒店机器人行业需要寻找新的出路。技术突破和多元化应用被认为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。

技术突破提升效率: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,酒店机器人有望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化和自主化。具身智能机器人不仅拥有“大脑”进行感知与决策,还具备“小脑”控制运动与平衡能力。这将使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,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。例如,擎朗智能最新推出的具身服务型机器人XMAN-R1,通过多模态融合感知与环境空间理解技术,实现了对高层次复杂人类指令的理解与执行。

租赁模式降低门槛:为了降低酒店的初期投入成本,租赁模式逐渐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。通过租赁机器人,酒店可以避免一次性支付高额的购买费用,同时享受机器人带来的服务效益。这种模式有助于降低酒店的运营风险,提高机器人的普及率。

海外扩张开拓市场:劳动力短缺的欧美日韩市场为酒店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这些地区的酒店对智能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,且愿意为高质量的服务支付更高的费用。因此,酒店机器人企业可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,通过本地化设计和服务来满足不同地区客户的需求。

多行业应用实现降本增效:除了酒店行业外,酒店机器人还可以应用于医疗、教育、养老等多个领域。例如,在养老领域,机器人可以协助老人进行日常起居、健康监测和紧急呼叫等服务;在医疗领域,机器人可以承担药品配送、患者引导等任务。通过多行业应用,酒店机器人企业可以拓宽业务范围,实现降本增效。

行业前景:挑战与机遇并存

尽管酒店机器人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,但其发展前景仍然广阔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成熟,酒店机器人有望在更多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。然而,要实现这一目标,行业需要共同努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。

一方面,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,推动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;另一方面,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,为酒店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。
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